跳转到内容

本田VTEC:修订间差异

来自爱车百科
Hansen留言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automotive technology | name = 本田VTEC系统 | image = Honda_VTEC_engine_bay.jpg | caption = 搭载VTEC技术的本田发动机 | developer = 本田技研工业 | production = 1989年至今 | type = 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系统 | application = 内燃机 | predecessor = | successor = i-VTEC }} '''本田VTEC'''(全称:'''Variable Valve Timing &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可变气门…”
 
Hansen留言 | 贡献
 
第53行: 第53行:


== 技术类型 ==
== 技术类型 ==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style="white-space: nowrap;"
! 类型 !! 推出时间 !! 特点 !! 代表发动机
! 类型 !! 推出时间 !! 特点 !! 代表发动机
 
|-
| DOHC VTEC || 1989 || 高性能双凸轮轴版本 || B16A, B18C, H22A
| '''DOHC VTEC'''<br>(双凸轮轴) || 1989年 || • 高性能双凸轮轴设计<br>• 高转速动力输出<br>• 典型VTEC声浪 || • [[本田B16A发动机|B16A]]<br>• [[本田B18C发动机|B18C]]<br>• [[本田H22A发动机|H22A]]
 
|-
| SOHC VTEC || 1992 || 经济型单凸轮轴版本 || D15B, F23A
| '''SOHC VTEC'''<br>(单凸轮轴) || 1992年 || • 经济型单凸轮轴<br>• 成本更低<br>• 侧重燃油经济性 || • [[本田D15B发动机|D15B]]<br>• [[本田F23A发动机|F23A]]
 
|-
| VTEC-E || 1991 || 经济性优化版本 || D15B VTEC-E
| '''VTEC-E'''<br>(经济版) || 1991年 || • 低速时关闭一个进气门<br>• 优化燃烧效率<br>• 专为省油设计 || D15B VTEC-E
 
|-
| i-VTEC || 2000 ||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 || K20A, R18A
| '''i-VTEC'''<br>(智能版) || 2000年 || • 结合VTC可变正时<br>• 连续可调气门<br>• 平衡性能与经济性 || • [[本田K20A发动机|K20A]]<br>• [[本田R18A发动机|R18A]]
 
|-
| i-VTEC IMA || 2001 || 混合动力专用 || LDA, LEB
| '''i-VTEC IMA'''<br>(混动版) || 2001年 || 混合动力专用<br>• 优化启停表现<br>• 电机协同工作 || LDA<br>• LEB
 
|-
| Earth Dreams VTEC || 2011 || 直喷技术结合 || L15B, K24W
| '''Earth Dreams<br>VTEC''' || 2011年 || 直喷技术结合<br>• 轻量化设计<br>• 低摩擦技术 || • [[本田L15B发动机|L15B]]<br>• [[本田K24W发动机|K24W]]
|}
|}



2025年9月23日 (二) 21:27的最新版本

本田VTEC系统
搭载VTEC技术的本田发动机
开发者 本田技研工业
发明者
应用时间 1989年至今
技术类型 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系统
应用领域 内燃机
技术状态
主要用途
使用材料
专利号
前身技术
后继技术 i-VTEC
相关技术
首次应用
关键特性


本田VTEC(全称:Variable Valve Timing &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是本田技研工业于1989年推出的革命性发动机技术。这项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切换不同的凸轮轴轮廓,实现了发动机在高转速和低转速工况下的性能优化,被誉为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技术原理

VTEC系统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切换不同的凸轮轴来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升程:

基本工作机制

  • 低速模式:使用经济型凸轮,气门升程小、开启时间短,优化燃油经济性和低扭输出
  • 高速模式:切换到高性能凸轮,气门升程大、开启时间长,提供更大的进气量和动力输出
  • 切换时机:通常在5,000-6,000 rpm时自动切换

关键技术组件

  • 双凸轮轮廓:单个凸轮轴上设计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凸轮
  • 液压执行机构:通过机油压力控制切换机构的结合与分离
  • 电子控制系统:ECU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等参数控制切换时机

发展历史

第一代VTEC (1989)

  • 首次应用:1989年在本田Integra的B16A发动机上首次量产
  • 技术特点:DOHC VTEC,主要关注高性能输出
  • 最大功率:160马力(1.6L发动机),创当时升功率记录

VTEC-E (1991)

  • 经济型版本:专注于燃油经济性
  • 工作原理:在低速时关闭一个进气门,形成涡流改善燃烧效率
  • 首搭车型:本田Civic VTi

SOHC VTEC (1992)

  • 单顶置凸轮轴版本:降低成本,普及到更多车型
  • 应用范围:雅阁、思域等主流车型

i-VTEC (2000)

  • 智能VTEC:结合VTC(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技术
  • 连续可调:气门正时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整
  • 全面推广:成为本田主力发动机技术

最新发展

  • Earth Dreams系列:与直喷技术结合
  • 混合动力应用:适配混动系统需求
  • 电动化演进:为新能源时代做准备

技术类型

类型 推出时间 特点 代表发动机
DOHC VTEC
(双凸轮轴)
1989年 • 高性能双凸轮轴设计
• 高转速动力输出
• 典型VTEC声浪
B16A
B18C
H22A
SOHC VTEC
(单凸轮轴)
1992年 • 经济型单凸轮轴
• 成本更低
• 侧重燃油经济性
D15B
F23A
VTEC-E
(经济版)
1991年 • 低速时关闭一个进气门
• 优化燃烧效率
• 专为省油设计
• D15B VTEC-E
i-VTEC
(智能版)
2000年 • 结合VTC可变正时
• 连续可调气门
• 平衡性能与经济性
K20A
R18A
i-VTEC IMA
(混动版)
2001年 • 混合动力专用
• 优化启停表现
• 电机协同工作
• LDA
• LEB
Earth Dreams
VTEC
2011年 • 直喷技术结合
• 轻量化设计
• 低摩擦技术
L15B
K24W

搭载车型

VTEC技术已搭载于本田几乎所有汽油车型:

性能车型

主流车型

技术优势

  • 高性能输出:高转速区域功率输出显著提升
  • 燃油经济性:低速工况优化燃烧效率
  • 环保性能:改善排放控制
  • 可靠性:机械结构简单可靠
  • 响应性:油门响应迅速

文化影响

VTEC技术不仅是一项工程技术,更成为了汽车文化的一部分:

  • VTEC启动声浪:高转速时特有的发动机声浪被车迷称为"VTEC just kicked in yo!"
  • 改装文化:VTEC发动机是改装市场的热门选择
  • 品牌标识:成为本田技术创新的象征

获奖与认可

  • 多次获得"年度发动机"奖项
  • 被列为汽车工业重要技术突破
  • 在多个国际发动机评选中获奖

参见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

模板:本田发动机技术